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网首页 | 论坛 | 博客 | 艺搜
 
 胡晶
 http://hjing.artron.net/
 
  搜索:
 
谈获取摄影佳作的途径
 
作者:胡晶  发布时间: 2015-07-03 11:42:24
 
 

  艺术贵在创新,学生掌握艺术规律是学习的根本,但艺术创作不是循规蹈矩,正所谓“先有法,后无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掌握法则、规律不是目的,能够打破规律、大胆进行创新,形成个人的风格才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郭沫若先生给著名画家刘海粟写的诗中有这样两句:艺术叛徒胆量大,敢辟蹊径作奇画。很多艺术家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甚至追求天籁之境。这些都说明艺术创作要有个性,才能立得住。


  摄影创作如何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我谈谈这些年在摄影教学和创作中归纳出来的几点体会,希望对学习摄影的人能有所帮助。


  拍摄题材的选取


  摄影拍摄者在选取题材上要下功夫。对拍摄常见的题材要认真地琢磨,能否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往往容易获取好的摄影佳作。比如,人们拍花都喜欢拍摄含苞待放或娇艳盛开的花朵,几年前我曾经在中国摄影杂志上看到一位加拿大摄影家专门拍摄残花。他拍摄的残花在光线的照耀下,是那样让人震撼,让人浮想联翩。感叹那些风华已逝,壮士暮年却仍豪迈万千的风流人物。花瓣已凋的残花还有如此美妙的瞬间,如此壮美,感人肺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夏荷出淤泥而不染,很多摄影者每年正值荷花盛开之时,趋之若鹜,掀动快门,留下很多的瞬间,其中也不乏精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拍夏荷的人太多了,看过的作品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著名的摄影家梅生老师来哈讲座,我们欣赏他拍摄的一组残荷(如图1、2),当荷塘里的荷叶全部枯萎的时候,当冬天漫天的大雪压在残荷上的时候,在冬日阳光里的莲蓬,像拨动琴弦的手指一样,敲击着人的心扉。这里我要说的是题材的选择,大家都能想到的拍摄题材往往难以创新,如果从题材选择入手,煞费苦心,能选择一些被大家忽视的、遗忘的或是根本想不到的,我想在你还没有举起相机就已经先胜一筹了。


  观察与拍摄视点


  我认为摄影者要学会如何创造性地观察。独特的观察能力,是摄影创作的前提条件,要学会把普通的视觉转变为一个艺术家的视野。无论使用胶片相机拍摄,还是使用数码产品,也不管相机镜头的变焦比有多大,或能达到如何的清晰度,“万变不离其中”,要想拓宽视野,依赖于使用者对相机和镜头使用的熟悉程度。任何相机和镜头摆在面前,使用者应该能一下就说出它们的特性和优缺点。对它们熟悉程度越深,世界在你的眼中也会越来越精彩。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技术再复杂,经过反复操作,都能熟练地驾驭相机。这是创造性观察的基础。那么,如何选择创造性的观察视角呢?


  在举起相机时,摄影者要寻找一个独特的视角。很多摄影者为获得一个与众不同的拍摄视点,往往要围着被拍摄对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去仔细地观察。比如,给一个人拍肖像,从正面拍摄很正常,但也许这个人侧面轮廓非常生动,或者这个人的背影异常婀娜多姿。一个人、一个事物应该有一个角度是最适合表现他的,就看相机后面那双眼睛能否发现。我们可以尝试用新的观察方法,用蟾蜍的视角来看森林,或用鸟的视角来俯视你的院落,或站在人行道上观察城市街道,甚至建议你从叉开的双腿之间去观察、去取景。


  要观察、审视被拍摄对象,寻找新的视点,即使是一些常见的、司空见惯的东西也能拍摄出有新意的、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会吸引人们的眼球。著名摄影大师爱德华·韦斯顿的摄影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出具有新意的题材,将普通的自然形体,赋予具有诗意的灵性,以精细的影调和严谨的构图,展示摄影之美。韦斯顿创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例如他拍摄的《青椒30号》(如图3),《贝壳》(如图4)。正因为如此,精彩的摄影作品还都离不开摄影者对摄影语言的掌握和运用。摄影语言无外乎影调、线条、色彩、质感和光线。摄影是用光线来画画,这个视觉要素影响着其他视觉要素的再现。苦心经营画面,把视觉语言能够有机地组合在摄影画面当中,体现着摄影者驾驭摄影语言的能力,体现着他构图的修养。不断地有意识地练习,我想摄影者是可以学会运用视觉语言的,为创造性地观察服务。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学习摄影难就难在形成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形式,是摄影艺术的灵魂所在,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摄影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跟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是表达摄影者对人生的感受、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手段。即使是纪实摄影,虽然要求记录手法应具有忠实性、真实性的品质,但我们纵观其历史,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纪实摄影作品,更多地注重强调摄影者对所拍摄对象的评判、主观的感受和个人的特色。大家都晓得,学而不思则惘,学习不去思考,什么也没有学到。艺术思维的形成更显得重要,如何形成,要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建立起视觉思维,能从平凡中看出美,能从大千世界、茫茫如烟的事物中产生灵感,这些都离不开深入地观察和思维,才能运用摄影的各种造型语言从纷杂的事物中提炼心中的形象,眼到、心到、手到,捕获一幅幅摄影佳作。鲁道夫·阿恩海姆所着《视觉思维》一书,就谈视觉思维的。其实从视觉开始就有思维了,也就是说,观察的同时思维更重要,只是看,走马观花地浏览,什么也留不下,只能是过眼烟云,转眼即失。摄影的创造性思维依赖人脑对事物的直觉性观察和思考。摄影者在进行创作时,要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把握第一印象,取得第一手资料,再通过联想、想象之间的反复作用,才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另外,对摄影艺术浓厚的兴趣,真诚的追求,也是创造性思维发挥和拓展的条件之一。


  要拍摄出好的作品,要把握好镜头、视角得选择,构图语言的运用,以及对以前观念的挑战。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仔细研究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多实践。有经验、有感觉了,你就会像一个老练的渔夫,知道哪里有鱼,何时下网。以上是我在摄影教学和创作中的几点体会,与影友们交流。(本文发表于《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布赖恩·彼得森着,汤亚竹译,《学会创造性观察》,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莱斯利·施特勒贝尔等着,陈建中纪伟国翻译,《摄影师的视觉感受》,中国摄影出版社,2004。


  〔3〕鲁道夫·阿恩海姆着,滕守尧译,《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新闻来源:艺术家提供)